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刘俊教授做客第145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

来源: 责任编辑:涂立超 发布:2021-05-27 点击量:


核心提示:2021年5月26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俊教授做客维多利亚官网第145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并做了题为“植物凝集素受体介导的免疫”的报告。

(通讯员 季捷)5月26日下午,由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端木德强教授主持的第145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102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俊教授做了主题为“植物凝集素受体介导的免疫”的报告。

刘俊教授主要介绍了在拟南芥和水稻中关于植物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免疫的相关工作。在拟南芥中介绍了两种凝集素受体LecRK-IX.2和LORE所介导的植物免疫反应的工作模式,关于LecRK-IX.2受体方面发现LecRK-IX.2所介导的免疫响应依赖于其互作蛋白RbohD和CDK5、6的参与,病原菌P.syringae的效应蛋白AvrPtoB可以特异的靶向LecRK-IX.2导致其降解来促进病原菌对植物的侵染,而LecRK-IX.2可以特异性的磷酸化AvrPtoB的pS335位点来消除AvrPtoB的毒力作用;关于LORE受体方面发现病原菌产生的三羟基脂肪酸可以被LORE受体识别导致LORE受体酪氨酸的磷酸化,同时激活后的LORE受体可以转移磷酸化下游的RLCKs蛋白从而激活下游的免疫反应,然后病原菌又可以通过效应蛋白HopAO1对LORE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的去磷酸化来抑制LORE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水稻中的相关工作主要介绍了OsTPR1和OsCERK1所介导新型的质外体免疫反应,关于OsTPR1受体的工作模式主要是真菌M.oryzae可以分泌一种几丁质酶MoChia1来促进真菌对水稻的侵染而OsTPR1受体可以竞争性的结合MoChia1来释放出其结合的几丁质从而重建并激活水稻中几丁质所介导的免疫反应;OsCERK1受体的工作模式主要是病原菌M.oryzae侵染水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β-1,3-1,4糖苷键连接的三糖和四糖可以特异性的被OsCERK1受体所识别从而激活下游的免疫反应。

此次报告效果很好,刘俊教授通过4种不同的植物识别受体的工作模式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植物与病原菌间这场复杂的“攻防大战”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非常有趣,精彩纷呈的故事,令在场师生印象深刻,报告结束后,师生们积极踊跃提问。具体问题包括:TPR是什么蛋白,是否存在于胞外?几丁质的受体是什么?胞外的识别怎么导致胞内的起始信号?病原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激发的免疫反应从细胞中产生的ROS或水杨酸会不会把自己的细胞杀死?是否有什么物质或者反应让植物将病原菌杀死?农业生产中可否把各种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在植物中?病原菌和植物的互作机制在进化中是怎么形成的?泛素连接酶在降解CERK1时CERK1激酶域是否是激活状态的?刘俊教授就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并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人物简介】刘俊: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主要从事植物与微生物分子互作,植物抗病遗传学相关研究,在抗病免疫信号转导、铁信号感受与病原菌定植等领域取得了系统和原创性研究成果。



中国·湖北·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430070 Tel:+86-27-87287308 E-mail:bio@mail.hzau.edu.cn

CopyRight©2001-2010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