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丽婷)12月11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田丰教授做客维多利亚官网植物生物学前沿论坛,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报告厅分享“玉米驯化与适应的分子遗传基础”的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中,田丰教授从转录组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层面,系统地介绍了玉米驯化过程中成花转变、开花、叶夹角等一系列与适应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及基于优良自然变异定向改良玉米品种的策略和实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玉米和水稻驯化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不同驯化策略。报告的提问和交流环节,田丰教授对“科研工作如何从简单到复杂”、“水稻、小麦、大麦的驯化过程是否相同”、“玉米转座子的高活跃性是否为导致变异的原因”、“能否设计出优于水稻和玉米的新型作物“等问题进行解答,并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报告人简介]田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以拔尖人才引进。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从事玉米-大刍草分化的系统生物学,玉米重要驯化、农艺和适应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玉米野生祖先种大刍草优良等位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利用大刍草挖掘玉米密植增产基因”的研究成果入选“2020中国农业科学十大科技进展”。
审核人:欧阳亦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