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20年11月11日,第129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202举行,武汉大学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甘菲教授应邀作了“蓝细菌环境适应机制”的报告。
(通讯员 熊会 朱梦越) 11月11日下午,由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端木德强教授主持的第129期“微生物学前沿论坛”在第一综合楼A202举行,甘菲教授应邀做客此次论坛,并作了 “蓝细菌环境适应机制”的报告。
甘菲教授通过讲述她与蓝细菌JSC-1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蓝细菌JSC-1对远红外光的适应”,“蓝细菌JSC-1对低光的适应”以及“蓝细菌JSC-1在缺铁情况下的适应”的研究成果。她的团队从美国黄石公园微生物垫(microbial mat)中分离到了蓝细菌JSC-1,并发现在蓝细菌JSC-1内含有一个独特的由21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簇,该基因簇编码与光系统Ι和光系统Π相关的核心蛋白,如藻胆体蛋白。另外甘菲教授还提到该基因簇在白光条件下并没有被检测到,但在远红光的条件下,该基因簇不仅被诱导表达,而且还会使其产氧速率升高。在低光条件下,蓝细菌JSC-1会表达特定的蛋白,促使自身吸收远红外光。同时,甘菲教授还向我们阐述了蓝细菌JSC-1在缺铁的条件下会诱导iSiA基因的表达。
报告结束后,甘菲教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远红外光调控、蓝细菌的进化等问题进行了一一的解答,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人物简介】甘菲:武汉大学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教授,曾先后于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能量代谢、生物合成、生物治疗。
审核人:端木德强